7月17日,湖南工商大学绿色卫士·智“碳”先锋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走进基层,开展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三下乡”宣讲活动。本次活动通过PPT讲解、互动游戏等形式,向社区小朋友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倡导绿色生活理念。
图为队员宣讲剪影
活动伊始,队员介绍了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城市每天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多经堆放后填埋,露天堆放会释放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滋生致病微生物和害虫,侵占土地且发酵产生的甲烷存在爆炸风险,对环境和健康危害极大。
针对“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这个问题,志愿者们通过具体数据和案例进行了详细阐释:不同垃圾的降解时间差异显著,玻璃瓶几乎永不降解,塑料瓶需500年,薯片包装袋需70-80年,纸巾约需一个月。垃圾分类可减少土地侵占,此外,垃圾分类还能促进资源循环,例如回收1吨废纸可免于砍伐12棵大树。
随后,志愿者们系统讲解了垃圾分类标准: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张、塑料、玻璃等,立体包装需清空内容物并压扁。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油漆等,投放时应轻放,易破损或易挥发的需妥善包装。厨余垃圾是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等活动中产生的剩菜、剩饭、果皮等,需交由专业化处理单位。难以辨识类别的生活垃圾应投入其他垃圾容器。志愿者们还指出了常见的垃圾分类误区,如被污染的纸张属于其他垃圾,并非所有纸类都可回收。
为增强宣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活动设置了“垃圾分类大作战”和“环保知识竞答”两个互动游戏环节。现场小朋友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
图为小朋友积极参与画面
活动最后,志愿者们发出倡议:“垃圾也有家,分类靠大家!纸盒塑料放蓝桶,剩饭果皮进绿桶,电池药片红桶收,其他垃圾进灰桶。”呼吁大家小手拉大手,争做环保卫士,用行动守护地球。
此次宣讲活动,让社区小朋友清晰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具体方法,有效提升了大家的环保意识。
团队:资源环境学院 绿色卫士·智“探”先锋志愿服务队
文:资源环境学院 彭晶晶
图:资源环境学院 李佳
审核老师:汪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