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湖南工商大学阡陌新途调研队踏上浏阳市宅基地改革调研之旅。团队首站抵达龙伏镇达峰村,午后转赴沙市镇秧田村,围绕“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及盘活利用”主题展开实地走访。团队采用问卷访谈与政策解读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挖掘农户真实诉求,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一线样本。
达峰村紧邻石柱峰景区,拥有生态禀赋,该村宅基地改革依托浏阳市统一政策框架,结合本地生态与文旅资源优势,展开了一系列具体实践,加强政策宣传与权益保障,完善宅基地估值体系,合理设定补偿标准。然而,部分老年村民仍对“失宅”心存顾虑。“没了宅基地,以后子孙回来咋办?”村里大爷道出担忧。针对此,村干部解释,退出遵循自愿原则,且村集体预留了10%的建设用地用于保障户有所居。
图为调研队员与达峰村村民交谈
下午,调研队走进沙市镇秧田村,这里以“宅基地入股合作社”模式闻名。2023年该村被列为浏阳市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使用权与集体经济股权挂钩。农户可将闲置宅基地折算成股份,投入村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研学基地等项目。该村依托《浏阳市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实施细则》,创新推出“退出补偿+文旅收益分红”机制: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后,除获得基准地价补偿外,还可通过流转房屋使用权参与村集体民宿经营,将闲置房屋改造为特色民宿,纳入村集体统一运营平台,游客接待量与收入挂钩,享受年度利润分红,实现闲置资产的有效利用。
图为调研队员与秧田村盘活闲置宅基地发展民宿的典型案例村民访谈交流
乡村振兴的道路任重道远,从达峰村老人对“故土情结”的坚守,到秧田村村民对“资产增值”的期待,调研队深刻体会到:宅基地改革既是制度创新,更是民心工程。队员们将继续扎根田野,以学术智慧赋能基层治理,为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土地文章”寻找最优解。
团队: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阡陌新途调研队
文: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陈慧琴
图: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陈慧琴
审核老师:罗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