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招生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招生动态

前沿交叉学院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介绍

日期:2022-03-10 05:27 浏览次数: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院士卓越班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轮科技革新加速了产业变革,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带来崭新变化。开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院士卓越班,培养 “数据智能+ ”复合型高水平人才,是我校实施 “卓越育人 ”工程的重要举措,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紧迫需求。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院士卓越班是以人工智能(新工科专业)为主修、工商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为辅修的本科专业,主要依托前沿交叉学院,有一批由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建有完善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教学平台,依托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移动商务智能、新零售虚拟现实技术、统计学习与智能计算等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移动电子商务2011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技术与管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共建)实施人才培养,并与曙光、新华三、铁建重工、山河智能、中南智能、步步高、华智生物等知名IT、零售、制造企业建有校企人才合作培养基地。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以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密对接大数据智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协同育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智能科学、数据科学等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熟悉大数据智能应用的技术方法、开发工具、管理与分析方法等,拥有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系统工程思维及创新创业、实践应用、跨界整合等能力,能在高新技术企业、科研与教育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从事大数据智能领域技术研发、系统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的一流创新人才。

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社会治理院士卓越班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社会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成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的智慧化新理念和新模式。开设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社会治理院士卓越班,培养 “城市管理+人工智能 ”复合创新型人才,就业前景广阔。

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社会治理院士卓越班,实行主辅修制,主修城市管理专业,辅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主要依托前沿交叉学院,拥有以院士为领头人的一批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有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长沙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室、智慧城市实验室、智能物联网实验室、区块链技术实验室、大数据分析技术实验室等众多实验平台。自主研发智慧城市应急管控平台突发事件处理系统、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环境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等软件系统。并与中南大学、湘江新区、阿里巴巴、浪潮集团、中南智能、步步高、京东乾石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开展教学、实验和研究工作。近5年,在大学生全国城市管理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分别为4 项、9项,名列全国前茅、省内一流。

本专业以数字经济时代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社会治理需求为导向,将计算机技术前沿领域及其应用(如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等)与城市管理模式创新能力相结合,旨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系统掌握城市管理学、数据科学、智慧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以及管理分析工具与技术的复合型、创新型卓越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执法和综合管理部门、城市绿化与环境卫生部门、城市投资和咨询机构、政府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城市智能化管理相关的技术研发、系统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

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基础,深度融合智能学习、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自动控制等各专业领域的知识,研究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 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工科专业。人工智能专业以 “智能专业理论 ”为中心和 “高级人工智能应用 ”为特色,面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应用领域,通过对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知识表示与推理等理论与方法的学习,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基本理论、实践方法及其落地应用技术,为攻读硕士学位和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人工智能专业依托前沿交叉学院,强调复杂性思维、方法在智能理论研究、智能系统开发中的运用,突出人工智能技术与智慧社会、能源资源、金融等行业的交叉与融合。倾力打造院士领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15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建设有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应用等面积达2400平方米的实验室,拥有包括人工智能云平台、无人机等在内的仪器近千套。依托良好的师资和教学科研条件,本专业学生在挑战杯、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赛和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竞赛荣誉近100余项。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分析、解决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跟踪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等从事智能系统开发应用、商务智能分析与决策、数据智能管理与服务等工作。

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工程管理硕士招生资格。本专业面向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首席教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管理科学及工程管理专家陈晓红教授。拥有一支院士引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授4人,副教授7人,青年骨干教师15人。企业兼职导师10余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带领学生多次在创新创业大赛、专业类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奖励达50多项。目前本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工程管理基础实验室(含工程测量实验分室、工程材料实验分室)、 “互联网+ ”工程管理实验室、智慧城市实验室、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实验室、智慧工程管理实验室、工程项目沙盘模拟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条件居于国内外大学前列。

近3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4%以上,超过60%的毕业生就业单位为央企或省属建筑工程单位。毕业生考研率高,多人次进入美国西北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研究生学习。一大批毕业生考取市政局、规划局、审计局、税务局等单位公务员。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随着数字化时代快速发展, “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提升大数据应用水平 ”,已经上升为我国国家层面和多个领域的重大发展战略。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是教育部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发展而特设的本科热门专业,该专业以 “互联网+ ”和大数据时代为背景,主要研究大数据分析理论和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为解决各行业中的经济管理问题提供量化分析和科学决策。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以院士为引领,形成了 “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 ”的专业教学团队,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青年骨干教师6人,企业兼职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100%。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生态环境大数据与智能决策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大数据技术与管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等国家级、省级平台开展建设,与腾讯、京东等知名企业共建大数据分析实验室、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实验室、环境智能监测与大数据分析实验室、智慧城市实验室、智慧物流实验室等12个专业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仪器设备总值达2185万元,为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近五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 “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及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获国家级、省部级奖30余项。其中,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和三等奖12项,省级特等奖等奖15项。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面向信息技术、资源环境、商务智能、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能交通等行业,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需要,具有系统思维、创新意识和现代管理理念,系统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大数据管理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大数据管理与治理、数据挖掘与建模、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大数据战略规划等工作的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一流人才。

工业智能专业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加速实施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对掌握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管理技术的 “高、精、尖 ”工业智能人才需求迫切。工业智能专业是人工智能与工业自动化深度融合的新工科专业,该专业以工业实际应用为背景,开展涵括 “感知-认知-决策-执行 ”全过程工业智能理论、方法的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业智能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成为近三年的热门专业。

目前我校工业智能专业由院士领衔,建设了一支 “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 ”的学科队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年轻骨干教师4人,企业兼职导师5人,博士占比100%。教师队伍师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突出,近五年获得教学成果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三等奖2项,出版教材4部,主持完成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10余项。工业智能专业依托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长沙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室、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开展建设,并联合中南智能、铁建重工等企业联合建设有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孪生、智能互联工厂等10多个专业实验室,为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五年团队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赛及数学建模等赛事,获国家级、省部级奖60余项。其中全国特等奖1项、全国一等奖6项、全国二等奖8项、全国三等奖10项、省级特等奖等奖20项。

工业智能专业面向国家和社会需要培养具有系统思维、创新意识和现代管理理念,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工业自动化理论,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及统计分析工具、智能管理决策方法,能进行工业智能算法设计、工业软件开发、工业网络平台设计、工业智慧运营管理、工业生产安全等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水平人才。